第七百零三章 比谁更窝囊_大明第一贡生
笔趣阁 > 大明第一贡生 > 第七百零三章 比谁更窝囊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七百零三章 比谁更窝囊

  花马池的战事,陷入到相持。

  这是大明边军和鞑靼人双方都没想到的,很显然所有人在此战开启之前,都会觉得,此战会快速出结果,要么是大明这边取胜鞑靼人落荒而逃,要么就是大明边军撤回到关隘之内看着鞑靼人肆虐。

  但没想到,刘瑾派出了他的四路人马,跟鞑靼人杀得是有来有回。

  几天之后,战报就清楚传到了王琼面前,王琼随即也召开了军事会议,此时朝廷派遣他为统调此战主帅的皇命还未传达到延绥,也就是说,此时的王琼尚还不负责花马池的战事结果。

  军事会议上。

  延绥地方的诸多将领和官员,都望着王琼背后挂着的巨型地图,而一旁的书吏正在传达刘瑾的败报。

  没错。

  刘瑾跟鞑靼人交战的第一场,输了,且输得很惨。

  “……花马池以一千骑兵为突袭,本打算断鞑靼骑兵之后,路途上与鞑靼中军主力遭遇并交锋,双方各用火炮对射,我方折损兵马四百余,只能退出战场往花马池败走,鞑靼接连追击,又杀我掳我边军将士数十人……”

  在场的将领听了,有点心惊胆寒的意思。

  他们也没听明白,花马池明明驻军过万人,怎么就要派出一支千人的队伍去突袭,却还吃了那么大的瘪,竟然折损近半?

  四五百兵马的损失,这换在成化或是弘治初年,或是不值一提,但都到了弘治十五年了,大明将士在西北已有三年战无不胜,居然还能整出这种幺蛾子?

  简直是不可理喻啊。

  参将曹维道:“若是遭遇兵败,那花马池的人马只能退守,如此鞑靼人或会长驱直入,三边各处都可能会遭遇鞑靼奇袭,应当派出精兵迎战。”

  这是在提醒王琼,要是花马池遭遇到兵败,接下来可预见的是,花马池的大明军队会躲在城塞内不出来。

  而鞑靼人多半也不会去攻打那些军事堡垒,他们的目标就是抢劫,必然是从花马池突击进来,然后在三边各处抢劫一番,最后在大明将士的避战中扬长而去。

  这换了以前,也是很寻常的。

  但在经历过这几年的边军改革之后,这种情况已是不能容忍的事情。

  花马池是不归三边总督来管,可花马池之外的地方,那就是王琼的管辖地界了,你王琼没道理袖手旁观。

  神英道:“话虽如此,但目前得到的情报,说是此战乃是镇守中官刘公公所调遣,兵也是由他军令所发,从花马池调兵出关,兵分四路,每一路人马仅千人。”

  这下在场的将领和官员都面面相觑。

  本来还以为只是一次普通意义上的偷袭,结果被鞑靼人发现了,这才导致了战败。

  感情此战是你们花马池的守军故意设计出来的?

  很有花头啊。

  居然兵分四路,一路一千人?这是什么化整为零的高端战术?让人看不懂呢?

  曹维道:“以眼下所得知的情况,鞑靼在花马池集结兵马至少有两万余,即便派出四千整军,也难以与之一战,兵分四路如此之分散,却不知目的是为何?是为了截断粮道,还是说……”

  别说是曹维这种在西北从军多年的将领看不懂,在场的人也没人能明白刘瑾的意图。

  感觉很高级。

  什么化整为零,什么以优势兵马突击的……其实都是扯淡。

  在绝对的兵马数量压制之下,你想以四千化整为零的散军来取得当初崔元带兵突击的效果,根本是做不到的。

  王琼道:“鞑靼人准备充分,此战的确是有些冒失了。”

  神英道:“眼下看来,花马池的乱局不可避免,在宣大一线未有调遣兵马的情况下,宁夏防区的战事,非要从延绥来调兵补救不可。”

  这又是在告诉王琼。

  花马池的战事,已经被刘瑾给玩砸了,刘瑾遭遇兵败,接下来被参劾,恐怕连带兵的资格都没了,也就是说刘瑾的军事生涯基本已经可以告一段落了,花马池的防务也非要王琼来留心,甚至是全权负责不可。

  王琼道:“算日子,鞑靼犯境的消息,前几日已传到京师,陛下也该下达军令。可到现在……还没有消息。”

  神英问道:“大人是在等陛下对花马池的军务做出安排?”

  王琼叹道:“即便有皇命下达,兵部那边也做了安排,也想不到花马池会是这般的境况,零散出兵,倒也不是不可,但也过于冒险。此番鞑靼人敢来,明显是因为他们已重视起火炮的铸造,这也提醒我们,此战鞑靼人是会用火器的。”

  “是啊。”

  在场的将领和官员也都有些担心。

  刘瑾派出的第一路兵马是遭遇战败,甚至有点惨败的意思,但却让大明一方知道,鞑靼人在作战思路上跟以前已有不同。

  以前是靠骑兵突击,靠铁骑来跟大明的军队交锋,是靠冷兵器的硬实力。

  但现在鞑靼人也开始注重火炮等热兵器,居然在战场上出现了火炮对轰的情况。

  王琼道:“刘瑾有直接报过战果吗?”

  “还没有。”一旁的书吏道,“目前的战果,都乃是夜不收所报回,不过战果并无差异,花马池守军已开始回撤,鞑靼人已全面进入关口,且在关口以内形成了诸多滋扰和劫掠之事。”

  王琼叹口气道:“眼下也不能再等朝廷调遣,的确是该派遣兵马做出应对。从延绥以东,固原等处,往花马池集结兵马,定要防备鞑靼人出宁夏后卫的防区。延绥本地兵马也随时听候调遣。”

  “是。”

  ……

  ……

  就在延绥得知刘瑾遭遇第一场战败时,其实刘瑾派出的四路人马,已经跟鞑靼人正面交锋了四五场。

  每一次双方看起来是势均力敌,但吃亏的都是大明一方,且第一战也如延绥所得知的情况一样,大明折损兵马将近四百,第一路兵马明明武器和配备等最为精良,却不得不退居二线。

  刘瑾带着第三路兵马,本要上去驰援第一路兵马,却被告知徐甚已兵败撤回。

  好在鞑靼人也忌惮大明的火炮,并没有长途追击,在刘瑾的第三路人马与徐甚汇兵时,这会郑遂所带的第二路人马还在跟鞑靼人的主力周旋。

  “公公,是卑职无能!”

  徐甚本想建功立业,为自己混个爵位什么的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me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me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